老书记不但自己政治素质高,他的爱人张玉珍政治觉悟也特别高。
余再旺:1982年12月12日,杨善洲同志来到龙新公社检查指导工作,当时龙新中心学校的校长还没就位,由我暂时主持工作。后来,我们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让龙新的中考、小学统考、入学率、扫盲、综合排名均达到了全县前三的水平。
当时,我们龙新中心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落后,在全县排名倒数第三,杨善洲同志调研后,要求我们抓实抓好扫盲、儿童入学率和教学质量等各项工作,在杨善洲同志的鞭策下,我们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全县前三的水平。采访对象:余再旺,1959年9月生,云南龙陵人。听了杨善洲同志的话,当时我就表态说:三年时间,我们一定把龙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教育教学质量、扫盲三项指标由倒数第三搞到顺数第三。他对我说:年轻人,难为你了,我相信你做出的承诺,三年后我来检验你们的工作成效。我给杨善洲同志汇报了当时龙新乡的教育情况,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大官,一开始,我显得有些紧张,但是看到杨善洲同志平易近人的样子,又使得我慢慢地放松下来,能很自然地进行汇报。
我和龙新公社党委书记陈德福一起接待杨善洲同志,他先到龙新中心学校查看了校园建设情况。当年,我和陈德福同志还陪同杨善洲同志去了龙泉大队,他详细了解了那里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准备情况,到了现在的茄子山水库库区,当时还是水田,他重点叮嘱陈德福同志:农民的吃饭问题是第一位的,一定要把粮食生产搞好,今冬明春一定要把农田水利建设搞好,一定要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群众的温饱。杨书记说:怕什么?跟着我们去现场解决,你也去学学,我当老师,你当学生嘛。
他为什么不提拔施甸人呢?怕违背上级用干部用人的精神,也是为了避嫌,怕被人骂,怕被人戳脊梁骨。就这样,学校就办起了。现在想想,他的想法做法是正确的。他把这些一五一十的讲出来,参加开会的人都惊呆了。
大概是六、七月的一天,公社在开着一个抗旱栽秧的会,段从龙正在主持讲着话,杨书记戴着一顶大竹叶帽,拿着一根拐棍,招呼没有打就直接来到了会场。我经常说,我学杨善洲老书记是从1958年就开始了,就是要学他实事求是的做法。
我把实际情况告诉了善洲老书记: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要有100户人家以上的寨子办学校才能配备1个公办老师,大柳水寨子没有100户人家是不能配备公办老师的,只能设民办学校配备1个民办老师。我走过去和他打招呼:杨书记,您在干什么?他回答:我带着几个年轻人在搞测量,他们几个不熟悉这里的情况,我领着他们来测量,我们要在这里建个水库。杨书记说:这个有什么好研究的?要研究就去现场研究,现在我们大伙去现场研究解决。他接着又问:大乌邑出来那条河,河底一滴水也没有,人也没有。
现在老麦乡杨柳坝村关索岭上还有他接的李子树,人们还吃着老书记嫁接的李子呢。说明他学习中央文件吃得透彻、记得牢、运用得好。采访组:您当过老师和校长,请您谈谈杨善洲同志如何关心教育?计 盈:我在姚关中心小学当校长的时候,有一次他回来到姚关找到我,跟我商量,说我们这一辈人过去没有条件好好读书,现在大柳水寨子里的那些小娃娃爹妈出工干活去了,都在寨子玩泥巴,闲可惜了,没有书读看着心疼啊。有一个很有个性的石匠听了就很不耐烦很不服气地说:你说我们打得不合格,你来打给我们瞧瞧。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要对一些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政策落实。第三,苦干实干,亲自带头干,一个大领导能够这样做,不简单呢。
他说:民办就民办,说定了就按照国家规定去办,不能去占国家便宜,学校办起小娃娃有个读书处就好,你负责去找民办老师,我负责去找房子、桌子、板凳。为什么我敢去调查了解,就是得到他的指示,当时我想上面落实政策的文件可能是来了,只是地方还没有开始落实,所以就叫我先去调查做些准备。
采访对象:计 盈,1933年5月生。之后,他和大柳水生产队长商量,把生产队的公房腾出来,叫每家每户出桌子、板凳。采访组:颜正湘 何显祥 何江华 周波采访日期:2017年12月21日采访地点:计盈同志家中采访组:计盈同志,您好。他对段从龙说:你别讲了,我已去看过了,我把小车停在天河桥,我到了大乌邑、三家村,然后又转到小乌邑、卷槽坝等好几个地方,看了回来才来到会场。他搞嫁接是有准备的,他要到什么地方下乡需要嫁接什么树,他都事先把接穗采好放在车里,用到时拿出来就嫁接。他到石匠组查看修石头情况,看到几个石匠打得八方石不符合标准,他就对石匠说这样打是不对的,应该如何打才符合标准。
采访组:请您谈谈杨善洲同志是如何提拔领导干部的?计 盈:他当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提拔领导干部时,施甸人他基本不提拔13日下午,市委书记杨军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考察组的建议,谋划部署我市下一阶段重点项目工作。
他指出,各位专家的发言实事求是,分析问题透彻、毫不保留,这些真知灼见都是推动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各级各部门要认真领会好、消化好。围绕努力把潞江坝打造成为保山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目标,加快制定完善项目规划。
围绕当前部分项目推进难、部分企业实施难的实际,创新谋划、修改完善一批项目,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当前,要围绕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民生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和品位提升、未来产业发展前沿关键领域、全域旅游打造等谋划好一批重大项目。
大家一致认为,保山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要努力在学懂政策、弄通模式、做实项目上下功夫,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优势。会上,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既分析了当前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也结合保山实际,就如何找准资源市场优势,形成政府+金融+市场合力,大力培植有效市场主体等作了生动阐释。重点聚焦加快保山小粒咖啡、昌宁红茶等特色产业聚集化、高端化发展,把潞江坝打造成为保山经济增长极,推动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杨军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实际,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贯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存量与增量双向发力、融资与融智双轮驱动、效益与质量双重提升,加快形成文化有特点、产业有亮点、旅游有看点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杨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考察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的乡村、企业以及项目建设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国家开发银行等4家机构莅保开展联合考察智援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点子经济发展,产业先行。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胡庆和,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文双,云南建投集团总经理助理、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志明,云南银河泰瑞科技集团董事长蔡俊丰。
为加强我市融资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良策、出实招,4月11日至14日,我市诚邀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云南银河泰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及专家团队莅保考察指导。保山市委副书记赵碧原,副市长张云怡、成德君等出席会议。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采访组:当年电站建设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钟广平:困难遇到很多,那时公社发展慢,资金缺乏,修建电站的资金一部分靠贷款,一部分靠筹集。197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官坡电站、孟官电站、阿家坝电站任职,2018年退休。1981年,孟官电站建成发电,我就留在孟官电站主持工作。
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都是义务工,那时是将任务分到各大生产队,大队派出义务工来劳动,比如基座的搅拌都是人工进行浇筑,炸石头都是人工用炸药炸,旁边还是悬崖,相当危险。电站修建后,解决了我们公社打麦用电,还能支援其他地方的生产用电。
他非常重视电站的修建,经常来实地查看,或者打电话给公社主任,询问进度,公社也下派了3个大队支部书记参加电站建设。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采访组:杨善洲同志是如何带领大家解决用电困难问题的?钟广平:七八十年代,我们保山太缺电了,打麦子的时候都是熬夜轮流用电,地区电站供应不上,三天才能轮着我们公社打一天麦子。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用电紧张,农业生产用电得不到保障,杨善洲同志先是给我们搞来了一台75千瓦的发电机,后来又发动群众建设水电站,切实解决了用电问题。